校社科字〔2010〕24号
校内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民政政策理論研究,深入研讨民政理論和實際問題,為民政事業科學發展提供新思路、新舉措、新見解,民政部于近日發布了2010年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指南,現将具體内容轉發如下:
一、自選課題方向
(一)“十二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思路。
(二)新形勢下民政工作理念創新。
(三)着重規範管理、制度銜接,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四)着眼适度普惠,進一步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發展。
(五)深化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優撫安置工作體系。
(六)促進基層社會自治,進一步推進城鄉社區建設。
(七)完善政策制度,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監管。
(八)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改進區劃、地名、婚姻、殡葬等民政行政事務管理服務。
(九)營造團結友愛社會環境,進一步推進社會慈善事業發展。
(十)圍繞法制化、标準化、科技化建設,進一步加快現代民政事業發展。
以上選題面向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及個人。倡導民政部機關、地方各級民政部門提交論文,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二、委托研究課題
(一)現代民政建設研究。
要求:總結民政自身建設規律;探讨現代民政的科學内涵、基本布局;提出加快民政現代化的目标、途徑和對策建議。
(二)适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研究。
要求:分析社會福利服務的供給狀況,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提出适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的制度框架、發展路徑及對策建議。
(三)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研究。
要求:分析城鄉社會救助運行中的困境和問題;研究完善社會救助标準動态調整機制、家庭收入調查辦法、分類分層管理模式;研究社會救助制度間的銜接、配套;提出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的對策和建議。
(四)城鄉社區建設研究。
要求:剖析城市城中村、新建小區、流動人口聚集小區的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需求;研究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問題;提出加強城鄉社區建設、擴大社區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五)社會組織培育監管研究。
要求:研究社會組織與政府關系;探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及稅收、社會保障、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問題,研究促進社會組織提升服務社會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要求:研究社會工作理論、政策、實務;分析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職業評價、政府購買服務等問題,提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七)加強基層民政建設研究。
要求:研究基層民政在編制、經費、人員及規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鄉鎮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對基層民政建設的影響;提出加強基層民政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三、研究要求及成果形式
(一)研究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立足實際、着眼長遠,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為新時期民政事業科學發展開拓新思路、新理論、新對策。
1.自選課題由研究者在選題方向内确定題目。委托課題申報者須從民政部網站(http//www.mca.gov.cn)下載并填寫《2010年民政理論研究委托項目意向表》,經評審方可立項。
2.研究成果要求觀點明确,内容翔實,文風嚴謹,行文規範。
3.課題報告書的編排格式:題目為宋體三号居中;文内标題及正文為宋體四号;文字間距為固定值25磅;文中注釋采用頁面下方腳注形式。參考文獻宋體五号附于文後。
4.研究成果未公開發表,力求原創性、開拓性、實用性;已獲獎論文不予評獎,文字責任由課題作者承擔。
5.來稿務必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電話、電子郵件等信息。
(二)成果形式
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為書面研究報告。
1.自選課題研究報告不少于5千字。
2.委托課題研究報告不少于3萬字,一般應為總報告形式,若有專題調研報告、重大問題研究分報告、相關研究資料等分報告,原則上每篇不超過5千字。
四、論文收集與評審
請于2010年8月30日前,以書面和電子郵件兩種方式将論文寄至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聯系人:李 慷、江治強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号;郵編:100721聯系電話:010—58123794,58123793
電子郵箱:zhy2@mca.gov.cn或85203793@sohu.com
自選課題研究成果,由民政部課題評審組進行匿名評審,評選出一等獎論文5篇,二等獎論文20篇,三等獎論文25篇。頒發獲獎證書。委托研究課題給予資助,研究成果由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組成評審組評審驗收。頒發結題證書。
五、優秀論文的公布與出版
獲獎論文的目錄、作者、所在單位在《中國民政》、《中國社會報》和民政部網站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在“民政論壇”上交流。獲獎論文結集正式出版。
附件:
1.2010年民政理論研究委托項目意向表
2.2010年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委托課題申報說明
社會科學處
二一年三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