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和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六期學術活動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了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蔡永順教授做學術演講,演講的主題為“中國團體利益分析”。

工作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殷冬水主持。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博士生導師麻寶斌教授應邀擔任本次活動的評論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林奇富副教授、王立峰教授、赫泉玲副教授等青年教師和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哲學社會學院、法學院、文學院等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參與了此次學術活動。
首先,蔡永順教授解釋了本項研究采用團體利益分析當前中國利益分化格局而不用利益集團這個概念的原因。蔡教授指出,利益集團的主要目的是影響政策制定與執行,其核心特征是組織化。在中國,很多群體并未實現組織化或相關組織未能發揮應有職能,不能像利益集團模式下通過組織網絡向政府表達利益訴求。本項研究采用團體利益的解釋框架是基于政府的每項政策總是以一個或某些群體為目标指向這一經驗事實。
其次,蔡永順教授從團體影響力來源這一視角分析了在中國不同團體進行利益表達的方式。他認為,一些社會弱勢群體之所以也能将其利益訴求上升至政府決策議程并得以實現,是因為他們擁有實施非制度化行為的影響力。蔡教授總結了中國不同團體的三個權力來源:同決策機構的聯系;非制度化影響力;同政府政策重點的契合度。接着,蔡教授農村稅費改革直至取消農業稅等案例闡釋了不同團體在實現利益訴求過程中所體現的不同影響力來源。
最後,蔡永順教授得出結論,在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當代中國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實現國家有效治理的重要任務是平衡不同團體的利益訴求,其中強有力的政府是實現平衡的關鍵。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為政治參與提供了空間,政治制度具有一定彈性,政府将繼續保持較強的環境适應力。
學術演講結束後,麻寶斌教授做了評論,認為蔡永順教授的研究從概念厘定、理論視野、分析框架三方面給我們展示了一項高水平研究所應具備的核心要素。與此同時,就如何區分實存的團體和統計上的團體、理論發展與應用中的本土化需要、區分組織化與制度化的區别聯系、案例研究與一手材料使用等四個問題與蔡永順教授進行了讨論。

評論結束之後,蔡永順教授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就其論文中研究問題的提出、分析框架的選擇、一二手資料的獲取與運用等問題與在場師生做了進一步讨論。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張潇翔)
201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