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活躍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術氛圍,啟發行政學子認識“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豐富學生專業知識,解答求學疑惑,增強學院學術氛圍,促進學院學生全面發展,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第一期“知行大講堂”于5月24日13時30分在前衛南區國際學術大講堂隆重舉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張賢明、黨委書記邊鐵、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史慕華、本科生輔導員出席本次活動。上百名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本次大講堂以“謠言與時議:北宋大變革時代的特殊政治現象漫談”為主題,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政治系副主任于海洋主講,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史慕華主持本次講堂。
首先,邊鐵書記對本次大講堂的順利開展表示祝賀,對策劃和籌備大講堂的老師和同學表示感謝,對同學們的踴躍參與表示熱烈歡迎,對積極支持大講堂并擔任第一講主講人的老師表示誠摯謝意。邊鐵書記提出知行大講堂是學院為本科生搭建的一個集學術提升、思想引領和實踐導向為一體的新平台,旨在拓展和深化專業教育、啟迪同學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有效引領學生思想發展;他希望學生們認識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增強實踐本領,并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動力、深化理論認知,在“知”與“行”之間找到平衡。最後,他希望大講堂的組織者本着精品化、可持續的原則,嚴格把握報告主題、認真遴選主講人,确保每期專題報告精彩紛呈,富有吸引力,以此不斷擴大大講堂的影響力,使之成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生工作的一個新品牌。
聆聽了邊鐵書記的講話後,本次大講堂的帷幕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正式拉開。于海洋根據梁文筆記、宋人的筆記體小說以及西方有關流言和謠言的政治著作為同學們深入分析了北宋大變革時代的特殊政治現象。首先,他根據蘇轼的《拟進士對禦試策》和司馬光的《學士院試李清臣等策問》介紹了熙甯三年“三不足”謠言的産生以及其後轉向黨派之争的概況,并進一步闡述了政治謠言的定義、特點,以及與權力的關系及社會意義。他提出,謠言建立在官方與非官方的二元關系中,實際上是一種“反權力”的抗争并具有重構命題的社會意義。接着,他以王安石之子王雱為例,首先講述了王雱的少年聰慧與成年銳志,又引用邵伯溫的《聞見錄》和王辟之的《渑水燕談錄》等文獻說明了民間流傳的關于王雱心疾、殺子謠言,表明當時舊黨以造謠中傷王安石之子來攻擊王安石的新政。最後以王雱的臨終辭《眼兒媚》證明王雱實際心智正常并疼愛妻子。通過此案例,于海洋指出謠言具有不可預測其最終形态、一經産生便不斷變化、與表達的正義要求背道而馳等無法克服的傳播弱點,并據此說明了謠言的堕落性。最後,他指出,君子之争應該建立在容錯、同權與推愛的基礎之上的,隻有這樣的君子之争才能推進民主。講座之後,于海洋就君子之争對政治有何影響、謠言堕落是否意味着民衆對社會生活的深入了解等問題與學生們進行了交流和探讨,其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赢得了場上經久不息的掌聲。
(本社通訊員:姜曉悅、楊雨萌、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