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的知識體系建設”研讨會暨《政治學研究》2019年東北地區中青年作者座談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發布時間: 2019-08-21點擊: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2019817日,《政治學研究》編輯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廉政教育與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的知識體系建設”研讨會暨《政治學研究》2019年東北地區中青年作者座談會在吉林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及吉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近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讨會。

會議開幕式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張賢明教授主持。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政治學研究》主編房甯研究員緻辭,他表示本次研讨會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精神,推動中國特色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豐富經驗,學者們理應擔負起用理論回饋實踐的曆史使命。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的知識體系建設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在主旨發言環節,學者們深入讨論了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構建的相關議題,分析了中國特色政治學知識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探讨了如何加強行政學基礎理論建設,闡明了對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建設的相關思考。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周光輝教授表示,中國政治學的知識體系建設,不僅是一個反思性命題,更是一個時代性命題和方向性命題,不僅需反思為何建設,更要以學術研究回應中國實際,同時也應思考個人發展方向。黑龍江大學何穎教授基于當前學界研究現狀及政治泛化現象,指出加強行政學基礎理論建設應着力于兩個層次一個特色,即元理論研究與現實問題研究,同時結合中國特色。房甯研究員指出,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建設問題在于缺乏學術共同體,成因表現為學科門檻過低,因而須着眼于學術共同體建設。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張雷教授通過研究鄉村變遷後的民主參與,發現政治學者、政治制度設計者、政治制度實踐者,三者之間存在割裂問題,自說自話現象。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楊弘教授認為,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建設理應關注四個層面,即價值性特點、特殊性内涵、中國獨特議題及教育性功能。

分論壇上,13名中青年學者圍繞政治學科、政治學理論發展、相關學科和現實問題進行了主題發言,他們就各自關注的相關議題及研究領域展開了熱烈地探讨和深入地交流。

研讨結束後,張賢明教授主持了閉幕式。房甯研究員作總結發言,指出《政治學研究》的兩大追求,即發表成熟學者的代表性著作,呈現青年學者關懷時代的優秀作品。同時,房甯研究員就青年學者如何開展學術研究,提出三點建議,即學術研究應關注真實且重要的實際問題;追求學術史式的真學問,即在論文寫作中明晰相關議題由誰提出、為何研究、意義何在;學者也應緻力于生産真成果,即開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反應時代特征的真研究,不負偉大時代。閉幕式上,張賢明教授對《政治學研究》長期以來對中青年學者的鼓勵與期待表示認可與贊賞,并就中青年學者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學術研究,了解前沿議題,依托自己學術成長經驗一一作了分享與建議。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圓滿的帷幕。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