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舉辦政治理論與公共事務工作坊第二十三期學術活動

發布時間: 2020-10-20點擊:

20201015日晚間,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以線上方式舉辦了政治理論與公共事務工作坊第二十三期學術活動。

本次講座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曆史政治學研究中心秘書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政治學》編輯部主任黃晨老師擔任主講人,作了題為“超越普遍理論與特殊叙事——以傳統中國政體的百年争論為例看曆史政治學的誤區與出路”的主題報告。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治學系副主任馬雪松教授擔任主持人,參加者包括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國内其他高校師生共九十餘人。

 

黃晨老師首先介紹了本次報告的主題,以傳統中國政體的百年争論為例,對曆史政治學進行梳理,指出應當超越當前普遍理論與特殊叙事這兩種研究取向,開辟出第三種取向,即中觀因果機制視角。

黃老師在為我們澄清了對曆史政治學的四種誤解後,指出曆史政治學具有可行性和創新性的優勢,值得開發。随後,黃老師區分了曆史政治學的發展階段、方法論取向及其問題。

其中第一代曆史政治學者以封建論、皇權專制論和近世論為代表,他們強調宏大理論和政治,雖然在空間和視野上取得進步,但其方法論層面存在着忽視時間和程度的共同問題。第二代曆史政治學者傾向于對個案例和概念研究,強調曆史,但由于拒絕普遍化、簡化西方與中國而陷入個案特殊論和中國特殊論。因此,黃老師提出第三種取向,即超越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以中觀因果機制作為曆史政治學的新研究視角。


黃老師指出中觀因果機制有兩個要點,一是中觀,以國家構建與國家能力為例解釋了中觀命題的優越性,指出下一層的研究都是上一層命題得以成立的中觀基礎,二是因果,通過追問儒家思想背後的根源這一案例闡述了因果機制研究的方式,即關注正面案例和負面案例背後的共同原因路徑。黃老師亦提倡設計追問因果機制的比較案例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如果曆史政治學隻用來證明一時、一地、一個政府就絕不是有價值的發展方向,用中國曆史經驗來對話、修正政治科學理論,才是我們的前途所在。

馬雪松老師在評議環節中指出講座内容體大思精、視野開闊、見解深入,兼及方法取向與案例支撐,反映了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國内曆史政治學研究重鎮對曆史政治學的準确定位,即從本體論意義上注重在曆史研究中發現政治學的概念和理論,并研究曆史和當下政治的關聯性,同時從認識論意義上注重基于曆史而研究既有概念和理論。馬雪松老師還強調了曆史政治學的曆史邏輯體現在,強調政治理論的研究須置身于在曆史情境,提倡曆史地看待政治現象;曆史政治學的政治邏輯則體現在,應堅持以政治現象作為分析側重,關注政治經驗的價值并積極在曆史實踐中提煉政治理論。

黃晨老師在問答互動環節與同學們就中觀理論的創新性、如何分析曆史現象中的矛盾之處、如何平衡行動者的微觀角度和中層理論分析框架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讨,講座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