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上午9時,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第五期學術沙龍活動,在騰訊會議室舉行。本次沙龍的主題為“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治、經濟與外交”。本次學術沙龍我們有幸請到了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複旦大學上海高校智庫“亞太區域合作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遠教授,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吉林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龐德良教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中日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呂耀東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宮笠俐教授擔任主持人。參加此次沙龍的包括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部分師生以及來自其他高校的學生共一百四十餘人。

胡令遠教授首先就“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的餘脈:兩個“共識”的蘊含與實踐”這一命題發言,胡教授指出日本國家安全面臨“不确定性”的“共識”之形成對其内政外交帶來重大影響,這一共識的主要領域指向海洋,但引起了“蝴蝶效應”,影響了中日之間的政治關系、國民感情及經貿合作。在梳理了冷戰後中日、日美海洋問題的“共識”後,胡教授提出了其關于中日海洋問題的三點思考,一是應該從形而下轉向形而上,除了政府之間的“務實”交流,還應建構海洋學術共識平台進行學術性探讨,即“務虛”;二是應就海洋問題對日本的特殊意義達成“共識”;三是應摒棄零和思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野下以共赢思維探讨中日海洋問題。

緊接着龐德良教授從經濟關系的角度分析中日關系,指出經濟是中日關系的壓艙石和助推器,認為“政冷經熱”這一提法反映了中日在經濟上基本處于健康發展的狀态。後安倍時代是大變革時代,龐教授認為企業和個人層面的底層微觀機制更加穩定,能夠發揮穩定劑的作用。中日兩國在技術和規則兩方面的重要性上有基本共識,但也要意識到在這兩方面兩國間的差距較大。龐教授認為應該通過築牢中日底層結構、推動區域與制度合作、加強在國際經貿規則創建中的合作、加強技術合作及以順暢政治關系助推經濟關系進入新時代五個方面來構建新時代的中日關系。

随後,呂耀東教授則是從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外交變數來探讨中日關系。呂教授表示菅義偉作為安倍政權的繼任者,展現出“繼承安倍路線與方針”的姿态。菅義偉長于内政、弱于外交,缺乏外交經驗,雖有“蕭規曹随”之意,但也不排除适度調整日本對外關系的意向。“菅内閣”表現出深化日美同盟關系的意向,不能排除日本從自身利益出發讨好美國而做出損害地區和周邊安全的舉動,亦表現出在“印太構想”下的“準同盟”和安全機制的建構意向。呂教授最後總結,雖然菅義偉表明推進安倍的“戰後外交總決算”,但若不反思安倍的曆史修正主義“敗迹”,日本的周邊外交将難以起色,緩和的中日關系亦會再現不确定性。
在提問環節,三位老師分别就美國對釣魚島的立場、中國如何應對菅義偉的外交政策、後疫情時代中日經貿合作新動向等問題為同學們做了頗具啟發性的解答,最後宮老師再次感謝三位老師的傾情分享,此次學術沙龍活動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