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下午14時,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教師科研水平助力計劃第十七期活動,在騰訊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邀請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CSSCI來源集刊《比較政治學研究》主編李路曲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作題為“關于比較政治學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的學術講座。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治學系副主任馬雪松教授擔任主持人,參加者包括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部分教師、博士生、研究生及國内其他高校師生共六十餘人。

李路曲教授主要闡述了對當前比較政治研究中三個基本問題的認識。首先是關于國家特殊性的問題。國家的特殊性源自于政治現象的複雜性,政治現象的複雜性特質決定了難以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政治現象,也決定了國家的複雜性特質。國家是很多政治現象的複合體,因此沒有哪兩個國家是相同的。但國家也具有相似性,國家間的相似性是指國家及其各種次國家結構的基本特質和功能是相似的。李老師指出中國具有獨特性,需要構建一定的政治話語體系來闡釋自己的國情和發展,但這種獨特性是建立在與世界各國同是“民族國家”這一同質性基礎上的獨特性,其建立的理論體系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釋力。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曆史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态度。當今中國的發展使一些政治學者認為有必要從曆史發展中探讨影響中國現實發展的因素。曆史制度主義和比較曆史分析都為解釋政治變遷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由于研究動機和曆史觀的不同,出現了兩種極端的研究方法和傾向,即“曆史決定論”和“現實需要決定曆史”。李路曲教授表示隻有當研究者不但進行曆時性比較,也進行橫向比較;不但選擇有利自己觀點的案例,也廣泛地選擇各種相關甚至相反的案例進行比較,才不會發生選擇性偏差,從而得出客觀的結論。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李路曲教授指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更關注于以中國為視角的政治發展模式,即世界比較視野下的包括中國模式在内的世界政治發展進程尤其是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關注的一個離不開的話題是中國的發展模式,但不是隻能解釋中國或是種族中心主義的理論。所以,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應該是以中國為視角建構一種具有一定普遍解釋力的發展理論,尤其是可以對各種發展模式作出解釋的發展理論,當然可以也不一定要包括與此相關的比較政治學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最後,李路曲教授簡要介紹了《比較政治學研究》雜志的基本情況、該刊未來的變化趨勢以及提高投稿成功率的方法,并期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師生積極投稿。

在評議環節,馬雪松教授總結了此次講座的主要内容,表示李老師既是一位中國的比較政治學者,亦是一位比較政治學理論學者,李老師這種運用中國視角、從曆史縱深及在中國場域下研究比較政治學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并再次感謝李老師的莅臨。在問答互動環節,李老師就比較政治學理論與中國政治現象之間可能的切入點、比較政治學研究的議題等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有益互動,講座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