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吉林大學慶祝建校75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暨第56期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在騰訊會議室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治學》(輯刊)主編、曆史政治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思想史》編委任鋒教授應邀擔任主講嘉賓,作題為“治體論傳統與國家治理研究”的學術講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馬雪松教授主持講座,他結合吉林大學校慶75周年的背景談及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的創辦宗旨、活動意義和發展曆程,并對任鋒教授的學術履曆及代表著作《治體代興:立國思想家與近世秩序思維》《道統與治體:憲制會話的文明啟示》等予以介紹。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部分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及國内其他高校師生共六十餘人參加本期工作坊。


首先,任鋒教授介紹了治體論的内涵構成與思想傳統。他認為,治體論以三代經典體系及諸子著述為淵源,後經漢唐儒學培植生發,在近世政學傳統中得到充足發展。經曆了至少兩千多年悠久演進,治體論顯示出對于秩序系統和政治構造的一種整體意識,蘊含了對關鍵的政治主體、政治原則和制度方略三要素及其整合性辯證關系的認知與辨析。
其次,任鋒教授基于對政治學基礎原理的建構性與批判性思考分析了治體論的政治學意義。他指出,傳統治體及其論述蘊含了對于治道、治法和治人等治理要素的豐富見解,呈現出與現代西方政治學截然不同的理路。他建議應當從政治傳統的既有邏輯去理解政治社會秩序的動态演進過程,注重當前實踐問題與悠久傳統之間的關聯,實現對政治理論發展的重整與推進。
最後,任鋒教授将治體論思想還原到當下國家治理研究的脈絡中加以分析,嘗試尋找傳統治體論思想的現代理論樣本。他認為,應充分觀察傳統與現代轉型之間的連續性與變異性,在治體傳統及其現代轉型的譜系中而非西方理性化和制度化的趨向上來認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以曆史政治學的長程視野與理論自主意識深入理解“中國之治”的内生性演化。
在探讨交流階段,主講嘉賓同師生們就民心與合法性、治體論的古代淵源、曆史政治學研究與傳統的思想史研究的區别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讨論與交流。
馬雪松教授在總結環節中表示,本期講座選題宏大、内容充實、新見疊出,展現了任鋒教授的淵博學識、深厚學養、精湛學業,治體論以及任老師近期撰文深入探讨的大一統等範疇,均是具有鮮明曆史取向和文化内涵的政治議題,其對立國規模、治理之道的曆史根脈的思想史及制度史考察,以及從治體層面闡述政治秩序的興立和演變,對認識中國場域的政治實踐提供了必要的分析視角和豐富的理論資源。馬雪松教授指出,任老師學術作品對近代中國轉型的曆史進程、文化氛圍、政治觀念的研究富有見地,受到錢穆先生超越經學義理并運用曆史政治傳統的貫通性視野和實踐性論述的啟示,代表了曆史政治學研究兼具知識積累與理論突破意義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