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吉林大學“新文科”創新團隊項目“構建新型現代國家: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學理闡釋”啟動會在中心校區東榮大廈B304舉行。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術委員會主任、項目負責人周光輝教授、吉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許玉鎮教授以及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哲學社會學院、考古學院、經濟學院和公共外交學院的項目團隊成員出席了此次會議。

首先,周光輝教授介紹了組建新文科創新團隊的背景和重要意義,詳細分析了新文科項目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推進措施。周光輝教授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内的一個重要研究議題。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吉林大學青年教師就自發地組建了“吉林大學青年教師現代化問題研究會”,形成了跨學科研究傳統,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當下,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不争的事實,也超出了諸多研究的預期。如何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做出科學合理的學理闡釋,是當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一個多因果的複雜現象,其學理闡釋不是單一學科能夠闡釋清楚的。一個貫通式、整全性的學理闡釋,需要多學科的合作才能完成。從新型現代國家構建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式現代新道路,通過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來創新和發展國家理論,對中國的國家身份進行概念化、理論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内生性、有效性、主體性、正當性以及合理性這幾個關鍵點,集中多學科資源和研究力量展開跨學科研究,以理論創新為目标,推出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形成有影響力的研究團隊。
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殷冬水教授就如何通過舉辦系列學術會議等方式來推動項目研究做了分享,重點介紹了首屆“構建新型現代國家: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學理闡釋”學術研讨會(2022)的策劃方案。
與會的項目團隊成員就“新文科”創新團隊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項目研究方向的細化以及項目的推進路徑等内容展開了交流。赫泉玲副教授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學術研究應具有方法論上的自覺;林奇富教授認為,“新文科”創新團隊建設,把多學科聚合變成跨學科的有機融合,關鍵是要找到共同關切的學術議題展開研究;殷冬水教授認為,中國式現代新道路的研究,關鍵是把握國家構建與國家發展這條主線;王立峰教授認為,項目的推進要分解研究議題,實現研究主題與子議題的有機銜接;王婷副教授認為,共同富裕不僅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題,也應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研究的重要;王福生教授認為,有關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研究要有全球視野,要有與國際學術界理論對話的意識;薛潔教授認為,在項目研究的過程中,既要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展開深入研究,又要加強世界各國現代化道路的比較研究;王文奇副教授認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要加強國家認同構建的研究;彭斌教授認為,項目研究的關鍵是要貫徹“新文科”建設的新理念,用理論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在學理上創新,在表達方式也要有創新。
最後,吉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許玉鎮教授對周光輝教授為學校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敬意,對“新文科”創新團隊項目的研究推進寄予厚望,表示吉林大學社科處對該項目全力支持,做好服務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