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在第112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與吉林大學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全球治理研究的新動向——問題、理論與方法”主題沙龍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秘書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主任任琳研究員,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楊娜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吉林大學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雪蓮教授擔任評議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馬雪松教授以及部分國内高校政治學、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碩士生參與了線上沙龍。本次沙龍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姚璐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馬雪松教授對與會學者的參與表示了熱烈歡迎并緻以節日的祝福。姚璐教授簡要介紹了舉辦本次學術沙龍活動的初衷,她表示女性學者為全球治理研究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論點和全新的視角,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邀請領域内優秀的女性學者為大家進行學術分享,方式新穎、意義重大。
在主題演講環節,李青教授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聚焦新一輪全球産業鍊重構路徑,指出在新興經濟體崛起、全球化放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産業鍊開始從兩級模式轉向“三足鼎立”格局。同時,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融合成為了正在進行中的全球産業鍊重組的内生動力。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産業鍊安全面臨着較強風險。李青教授以亞洲産業鍊為例,分析了其自1970年以來的發展變化以及未來圖景。指出區域一體化與共同市場建設是亞洲區域内産業鍊合作的巨大引擎,未來勞動密集型産業将繼續向東南亞和南亞轉移,而技術密集型産業将會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中國在此過程中具有較大的競争優勢。
任琳教授從行為體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得出當前大國關系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正在導緻全球治理呈現出較強的複雜性。她指出,國家邏輯超越市場邏輯,政治邏輯超越經濟邏輯,議題政治化、經濟安全化逐漸成為當前全球治理的新态勢。雖然霸權國及其盟友通過聯盟政治規鎖崛起國,意圖以自己主導的周邊安排影響多邊互動。但不可否認的是,聯盟内部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化現象。表現為一些傳統盟國會選擇在應對發展赤字、金融危機治理、氣候變化等特定功能性領域裡奉行利益至上的邏輯,搖擺于追随與背離霸權國這兩種選擇之間,以平衡自身的戰略需求。這種時而統一時而矛盾的互動在不同行為體的行為背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治理的複雜性特征。
楊娜教授則将觀察視角集中于全球治理的議程設置方面。她指出,當前針對國際議程設置的研究多集中于已有的成功經驗,但卻忽視了對失敗案例的研究。關于影響國際議程設置成敗的關鍵因素有哪些以及為何一些明顯具有國際或區域共性的問題沒有被成功納入到國際議程之中是值得學界思考的問題。對此,楊娜教授回顧并反思了既有的相關文獻,得出“議題發起者的權力越大、問題越有緊迫性和共識性,則議程設置就越可能成功。”而一些議程之所以失敗,部分原因在于忽視了議題接收方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楊娜教授引入了傳播學理論當中的框架理論進行分析,提出了框架議題、受衆框架的概念以及框架互動三種類型等基本假設,指出議題發起方和議題接收方的利益認知也有可能影響國際議程設置的成敗。
最後,劉雪蓮教授就與會學者的發言進行了簡要點評與總結。她表示,當前我們正處在現實變革與理論反思的時代。三位學者均站在時代的前沿,從不同的側面對時代變化進行了審慎的思考,值得欽佩,令人感慨。随後三位學者還分别就同學們提出的關于“利益邏輯與權力邏輯的從屬關系”、“區域機制與全球經濟治理之間何以平衡”、“中國加強全球夥伴關系與合作的可行路徑”等問題進行了細緻解答。本期學術沙龍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