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舉辦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二十期學術活動

發布時間: 2014-09-30點擊:

   9月27日上午9點,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和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二十期學術活動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了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于海洋副教授做學術演講,演講的主題為“網絡文學與中國民族主義記憶的建構”。吉林大學國際政治系姚璐老師應邀擔任本次活動的評論人。本期工作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殷冬水主持。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法學院、文學院等學院的二十餘名師生參與了此次學術活動。

   殷冬水在介紹于海洋副教授中指出,于海洋副教授此次參加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具有兩個标志性意義,一是标志着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在充分發揮學院自身人力資源上邁出了重要步伐;二是标志着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開始有了多學科支撐。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可以整合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國際政治學等學科的資源,需要全院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中國外交政策的變遷、全球化時代中國世界對中國的認知、中國國家治理等議題,都可納入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

  首先,于海洋副教授介紹了網絡文學中的曆史觀。于海洋老師個人主要關注的網絡文學類型是曆史架空類的網絡小說,這種小說通過探讨曆史條件下的進步可能性,常常能給人帶來曆史的現代化反思。他介紹到,網絡曆史文學一般涉及兩大命題——失去的一百年(1840年以後的曆史)與失去的漢文明。面對着外族入侵、封建主義、土地經濟的内外局面,這些網絡曆史小說一般給出了兩種藥方:一,通過對外殖民獲取資金從而對土地經濟進行贖買走上近代化道路;二,内生的改革。而嘗試給出第二種藥方的曆史小說常常是精品甚至是極品,要寫出某一曆史時空下的改革方案,非對這個時間段中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領域有深厚研究積澱者不能為之。于海洋副教授指出,許多曆史架空小說常常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崇尚“實力政治”,強調“适者生存”,宣揚對外殖民建設中華帝國。

  其次,于海洋副教授從靜态結構和動态路徑兩個方面介紹了網絡曆史小說的傳播路徑與帝國史觀的建構效應。從靜态結構上看,寫手不僅關注原創網站中書評區的相關評論與付費用戶的收藏、點贊情況,還關注一些大型貼吧與相關盜版網站的非付費閱讀者的意見,因為這些閱讀者不僅是潛在的付費用戶,這些大型貼吧的評論、投票情況也影響着着這部作品的修改“完善”情況。寫手會對用戶的書評進行回應,會根據用戶意見對寫作框架進行修改,在這種說服與妥協過程中,寫手與讀者構建起基于情節,基于曆史發展共識的民族主義想象。從動态路徑上看,一本互動式小說通常會經曆創作、反饋、互動、共識達成的過程,最終形成基于曆史條件的對曆史發展的合理想象。于老師結合自身的閱讀體會強調到,網絡曆史小說給我們提供的參與式、互動式的閱讀方式往往比閱讀内容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

  最後,于海洋副教授探讨了網絡曆史文學的影響力。一些優秀的網絡曆史小說比嚴肅的曆史小說有着更大的銷量和社會影響力。網絡曆史小說的創作過程包含了讀者對作品點贊、投票等票決方式所體現的受衆歡迎度,其傳播過程更加便捷。通過對曆史的完美想象,對相關史料史實的求證,以及民主的辯論共識達到民族主義意識的統合。這種網絡文學作品的讨論交流常常發展出一個又一個的網絡公共空間,這些有着共同愛好的人聚在一起對相關時事熱點進行讨論交流,讓我們看到網絡政治議政的前景。

  學術演講結束後,姚璐老師做了評論,認為于海洋副教授的演講是将學術研究與興趣愛好有機結合的典範,給在座師生樹立了榜樣。此外,姚璐老師就網絡小說的受衆這樣一個群體能否與民族主義記憶建構相連,自上而下的民族主義建構與自下而上的民族主義情緒聚集的聯系與區别,民族主義情緒的管控與我國的外交政策,民族主義将走向何方等問題與于海洋副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評論結束之後,于海洋副教授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就電影、小說等文本的内容與傳播形式的重要性、學術研究與政策輸出的關系、成本付出與偏好表達等問題與在場師生做了進一步讨論。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張潇翔)

2014年9月30日 

2014年9月30日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