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李寶俊教授在我校中心校區匡亞明會議中心第二報告廳為全校師生作了一場題為“當前中國周邊外交環境及其特點”的學術報告。此次學術報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處共同舉辦,系我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家系列講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清才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此次學術報告會。
李寶俊教授在報告中首先對中國周邊外交的整體形勢作出了判斷,認為我國周邊外交環境總體穩定,周邊國家對華友好是主流。該定性研判主要基于兩個緯度的考察:其一,中國同周邊國家政治關系穩定、經濟合作活躍、安全互信提升;其二,中俄、中巴走向全面合作,中國同韓國、東盟合作不斷發展,中印關系的主流是合作。他認為,盡管中國與周邊具有重大地緣戰略意義的國家在各領域取得了廣泛的合作成果,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交織,也使得周邊地區的安全環境更加複雜。冷戰思維的遺存、民族宗教問題的凸顯以及網絡安全問題的緊迫為地區安全形勢注入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李教授指出,中日釣魚島問題的根源是中日關系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南海争端存在曆史與法理、現實利益和大國插手等多種原因,地區争端的解決和核心國家利益的維護需要中國外交采取新思維。他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動力,中國創造了大國崛起的全新案例,中國夢就是強國夢而非霸權夢,中國外交的首要目标是維護周邊和平與穩定。李寶俊教授在講座的最後特别強調,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對中國的現實和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國應該在專注于“自我發展”的同時,“自主承擔”地區義務,并在具體的外交議程中注意“自我約束”,進而把周邊外交推向新的高度,為我國的和平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外部環境。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就朝鮮半島的新近局勢、亞太地區的美國角色、“周邊外交”與“大國關系”在中國外交總體布局中的優先性等問題向李寶俊教授進行了提問,李寶俊教授認真細緻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報告會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結束。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支繼超
2014年6月10日
201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