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政治理論與公共事務工作坊第一期學術活動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了我國著名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專家、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中國政治思想史”首席專家寶成關先生進行學術演講,演講的主題為“對‘儒學複興’及國學熱的一點思索”。工作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彭斌副教授主持,顔德如教授、何力群副教授、馬雪松副教授以及部分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參與了此次學術活動。

寶成關教授以趣味故事揭示了當前生活中與學術研究中的國學熱現象,引出了本次的演講主題,為濃郁的學術氛圍注入了極強的生活感與趣味性。
寶成關教授從三方面就儒學複興與國學熱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寶成關教授從孔子學術讨論會由民間上升到國家層面、孔子與儒學研究機構的紛紛建立等八個方面清晰揭示了儒學複興與國學熱的主要表象。
第二,寶成關教授具體分析了儒學複興與國學熱的成因,指出其看似偶然,實則具有必然性。從國外因素來看,西方漢學家的推崇、華人學者的吹捧、亞洲“四小龍”的影響、全球化熱潮與尋根意識的興起為國學熱增添助力;在國内因素中,改革開放後在80年代凸顯的國内外的巨大差距、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及當代中國的一系列曆史事件推動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求索。
第三,寶成關教授就儒學複興與國學熱提出了自己的思索,在肯定儒學積極意義的同時,主張不應過分誇大儒學的當代意義。他指出,儒學具有諸多局限:儒家的制度設計與制度安排以等級制、特權制、世襲制為特征,在宏觀層面上難以為當代中國提供借鑒價值;在對人的設計上,儒學主張人的價值隻有在社會關系中方能實現,消解了個人獨立存在的價值,導緻國人自我精神的缺失;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與“述而不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容易扼殺創新,助長抱殘守缺;儒學的核心即仁學思想過于注重血緣關系,更大程度上适用于熟人社會;同時,中國曆史告訴我們,純粹的儒家思想無法充當治國理念。
寶成關教授的演講由淺入深,學術與生活相結合,赢得了與會師生的陣陣掌聲。寶成關教授演講結束後,馬雪松副教授發言認為,寶先生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與現實關懷,并探讨了思想層面與社會層面國學熱的不同涵義以及文化守成主義的問題。顔德如教授強調了對待儒學的不同視角,贊賞真切的研究而反對将其符号化。
寶先生最後總結指出,從曆史上看,儒學每次大的發展,都是一次思想解放,而非固化和僵化。例如,宋代理學的興起,就是由于儒道釋相結合,實現了儒學的思辨化,才更具完備的理論形态,進而成為明清兩代的主流思想。

最後,彭斌副教授從理論傳承、思想傳播與學術發展的角度對寶先生的講座進行了總結發言,再次表達了大家對寶先生的學術講座的感謝。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崔姗姗淩争)
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