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關于2017版本科培養方案有關培養目标表述的補充說明

發布時間: 2016-06-29點擊:

各有關單位:

  為做好2017版本科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明确各專業培養目标定位,明确培養目标要求,根據國家相關本科專業規範和本科專業認證标準,現對各專業培養目标的合理表述做如下補充說明:

  一、總體要求

  本科各專業的培養目标應符合學校和學院的辦學目标定位,符合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原則上應包括三個層次的表述:

  培養目标: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依據吉林大學的本科人才培養總體目标,着眼本專業學生畢業20年以後,絕大多數畢業生所預期達到的長遠發展目标;二是學生畢業後5年左右,在相關專業領域經過實踐鍛煉,預期能夠達到的業務崗位及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

  業務培養要求(畢業标準):為第三個層面。即學生畢業時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應當達到的具體标準。畢業标準要依據國家相關本科專業規範,結合國家本科專業認證标準,對本專業的業務培養要求進行科學細緻的表述,一般不包含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要求。

  二、培養目标和畢業标準的具體表述

  (一)培養目标

  培養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富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具備***知識基礎,掌握***理論,具備***能力的高級******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繼續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在****等領域從事****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在***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煉,能夠初步具備***知識、***能力和****素養,預期能夠勝任****業務崗位工作。

  (二)業務培養要求(畢業标準)(樣例)

  人文社科、理學、農學等專業

  1.掌握通識教育類、學科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和專業類知識,具有國際視野,了解本專業學科發展前沿,并能将所學知識用于解釋本專業領域現象。

  2.能夠應用本學科基本原理、方法對本專業領域問題進行判斷、分析和研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并形成解決方案。

  3.能夠恰當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分析工具,對本專業領域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處理,完成所從事的專業任務。

  4.能夠使用書面和口頭表達方式與業界同行、社會公衆就本專業領域現象和問題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

  5.具有團隊協作意識,能夠在本學科及多學科團隊活動中發揮個人作用,并能與其他團隊成員合作共事。

  6.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意識,有創新創業能力及不斷學習與适應發展的能力。

  7.具有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熟悉本專業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在本專業領域實踐活動中能夠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規範。

  工學、地學、信息科學等專業

  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臨床醫學類專業

  參照《本科醫學教育标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制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标是培養具備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

  (一)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标

  1.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将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将提供臨終關懷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将維護民衆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2.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3.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治療計劃。

  4.在職業活動中重視醫療的倫理問題,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5.尊重患者個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6.實事求是,對于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應該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7.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開展衛生服務工作的觀念。

  8.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9.在應用各種可能的技術去追求準确的診斷或改變疾病的進程時,應考慮到病人及其家屬的利益,并注意發揮可用衛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10.具有科學态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1.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

  (二)知識目标

  1.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掌握生命各階段的人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狀态。

  3.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認識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

  5.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産科常見急症、産前及産後的保健原則,以及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

  7.掌握全科醫學基本知識,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篩查的原則,掌握緩解與改善疾患和殘障、康複以及臨終關懷的有關知識。

  8.掌握臨床流行病學的有關知識與方法,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國中醫學(民族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民族醫學)診療基本原則。

  10.掌握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三)技能目标

  1.全面、系統、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統、規範地進行體格及精神檢查的能力,規範書寫病曆的能力。

  3.較強的臨床思維和表達能力。

  4.内、外、婦、兒各類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處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診斷、急救及處理能力。

  6.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合适的臨床技術,選擇最适合、最經濟的診斷、治療手段的能力。

  7.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針對臨床問題進行查證、用證的初步能力。

  8.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能力。

  9.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0.具有與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交流的能力。

  11.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

  12.能夠對病人和公衆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

  13.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務處

                                 2016年6月29日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