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關于全面推進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的通知

發布時間: 2016-05-24點擊:

各有關單位:

  小班化教學是現代大學教學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有效途徑。根據《吉林大學本科人才培養規劃(2016—2020)》提出的“深入開展小班制教學改革,倡導小班教學、小班讨論,逐步擴大小班授課的數量和比重,探索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改革精神,積極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經學校研究決定,從2016-2017學年開始,在全校開展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推進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求

  各教學單位依據《吉林大學關于全面推進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見附件),做好小班化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

  二、總體要求

  針對目前正值我校在校生秋季學期排課、選課的工作階段,各教學單位要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開展小班化教學改革的工作調研,對本單位的課程設置、教師安排和課堂教學規模等情況進行全面摸查,掌握情況,分析對策,制定近期和中長期改革計劃,明确具體改革措施。

  2.廣泛宣傳動員,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準備更加充分的教師資源,保證課程教師安排的有效落實。

  3.各教學單位要對本學期的排課狀況進行及時調整,優先保障2016級入學新生課堂教學達到學校的原則性要求。

  4.配合教務處及各校區教務辦公室做好排課工作,落實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的第一階段任務。

  

  附件:吉林大學關于全面推進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

                                      教務處

                                    2016年5月23日

附件:

                吉林大學關于全面推進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

  小班化教學是現代大學教學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有效途徑。根據《吉林大學本科人才培養規劃(2016—2020)》提出的“深入開展小班制教學改革,倡導小班教學、小班讨論,逐步擴大小班授課的數量和比重,探索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改革精神,積極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經學校研究決定,從2016-2017學年開始,在全校開展本科小班化教學改革推進工作。現就相關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圍繞人才培養根本任務,依據“十三五”本科教學改革的目标和任務,着力解決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瓶頸問題,通過改革體制機制、培養模式、條件保障和政策機制等方面,推進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本科教學的滿意度,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基本原則

  小班化教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要素的協同作用,推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個性、長遠發展。在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原則:

  1.以學生為本,突出課堂教學質量的原則。小班化教學應當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更為充分、更具關懷、更重個性的良好教育。

  2.分類指導,全面實施的原則。要按照現代大學本科教學的改革需要,對全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優化和整合,突破制約我校教學改革發展的各種瓶頸,全面推進本科課堂小班化教學模式改革,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根據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等不同課程的實際情況,确定不同标準的小班化教學改革策略和措施。

  3.協同改革,階段推進的原則。小班化教學是一項涉及學校政策、教師教學激勵機制、教學模式、基礎條件保障和教學管理等諸多要素的綜合改革。學校将根據實際情況,在基本條件許可和實際保障可行的前提下,遵循協同改革、階段推進的原則,制定全面實施小班化教學改革的階段性目标和改革規劃。2016年,以縮減課堂教學規模為目标,争取實現全校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全部取消20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在滿足基本條件的學院開展專業課程開展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到2020年,力争實現全校以一個自然班為單位的小班化教學比例達到70%以上。

  三、總體要求

  1.落實學院(中心)的主體責任,主動适應小班化教學改革的要求,增強實施小班化教學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開展小班化教學學習交流活動與教學方法研究,逐步改變大班上課的現狀,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有序開展。

  2.整體縮減本科課堂教學規模。在現有教學條件下,逐步實現在校生的課堂教學符合相關要求。力争到2020年,使我校課堂教學規模到達下面所列各類課堂規模的标準要求。

  3.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的整體深入,充分體現小班化教學的獨特優勢和本質特征。各教學單位要在控制課堂教學規模的基礎上,通過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内容與方法等方面的系統改革,改變現有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方法,構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模式。開展大班授課與小班研讨式教學相結合的改革試點,探索建立以教授、副教授承擔主講任務,講師為輔、研究生助課的方式,組織教學團隊,廣泛開展小班研讨、習題、答疑和實驗課指導,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4.豐富教學團隊,增加課堂教學渠道。通過聯合互聘、外聘等形式擴大教學團隊,引導專業教師講授基礎課,增加第一線教師的數量,創造條件開辟新的課堂教學渠道。

  四、具體要求

  (一)中期目标(2020年)

  1.縮減通識教育必修課程課堂教學規模。原則上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中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的課堂教學規模以四個自然班(120人左右)為最高限;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課程以三個自然班(90人左右)為最高限;公共外語課程以30人為最高限。公共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三個自然班(90人左右)為最高限。

  2.縮減學科基礎課程課堂教學規模。原則上學科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三個自然班(90人左右)為最高限。

  3.系統推進專業課程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原則上專業必修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一個自然班(30人左右)為最高限。

  (二)近期目标(2016-2017學年)

  1.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中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的課堂教學規模以五個自然班(150人左右)為最高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六個自然班(180人左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課程以四個自然班(120人左右)為最高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五個自然班(150人左右);公共外語課程以30人為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45人。公共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四個自然班(120人左右)為最高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五個自然班(150人左右)。

  2.學科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四個自然班(120人左右)為最高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五個自然班(150人左右)。

  3.專業必修課程的課堂教學規模以一個自然班為高限,現階段最多不允許超過兩個自然班(60人左右)。

  五、學校配套政策

  1.完善教師教學激勵機制,進一步明确不同崗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工作量制度,加強教師本科教學業績考核,引導教師積極承擔更多的課堂教學任務。

  2.提高教師本科教學業績津貼額度,加大教師超工作量獎勵力度,激勵教師積極、高質量地完成本科教學任務。

  3.逐步改善本科教學基礎教學條件。學校将通過多方投入,逐步增加中、小教室的建設數量,滿足小班化教學的基礎條件。

  4.挖掘現有潛力,提高教室利用效率。為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滿足在不同時段排課的要求,實行全天候排課,充分利用雙休日、晚上安排全校通選課、雙學位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各類本科課程。

  5.發揮學院的主體作用,将小班教學改革推進效果作為學院年度教學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标。

轉發範圍:各有關單位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