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工作的通知

發布時間: 2012-10-08點擊:

校内各教學單位:

      根據《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号)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2〕2号),教育部決定啟動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推薦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範圍

      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推薦範圍為按照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完成轉型升級的2003年—2010年教育部批準建設的本科國家精品課程。      

      二、推薦條件

      推薦2012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須按照原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要求,持續更新和完善課程教學資源,及時反映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科技發展成果,課程質量高,教學效果好,得到廣大教師和專家的好評,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示範性;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完成以教師為服務對象到以高校學生與教師為服務對象并兼顧社會學習者的轉變;課程資源系統完整,豐富多樣,特色鮮明,實用性強,适合網絡公開傳播共享;課程建設機制科學合理,保證課程高效使用和可持續建設與更新。

      (一)課程負責人及建設團隊

      課程負責人原則上由原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繼續擔任,如因特殊原因更換負責人,須經課程所在學院研究确定新負責人,并由新負責人主持完成該課程的升級改造任務。

      課程負責人可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需要,對原國家精品課程團隊進行适當調整,吸收擅長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課程共享使用的人員參加。

      課程負責人及建設團隊的變更随此次申報材料統一報學校教務處,由學校審定。

      (二)課程資源

      推薦課程須依照《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提交課程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課程基本資源須系統完整,能系統反映本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設計、課程資源配置和應用,充分反映課程改革成果,展現課程團隊教學風采。課程拓展資源能充分反映本課程教學特點、建設優勢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學性和可擴展性。

      提交的所有課程資源須符合《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

      (三)知識産權及管理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屬于職務作品。凡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高等學校和課程建設團隊将被視為同意《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号)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2〕2号)中對知識産權有關要求和管理規定。

      課程基本資源須全部上網免費共享,符合出版物标準的拓展資源按照出版協議有條件共享。

      三、推薦途徑和申報方式

      (一)推薦途徑及推薦名額

      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由學校遴選後向吉林省級教育廳評審遴選後統一向教育部推薦。

      (二)申報方式、申報材料和推薦時間要求

      本次申報采用網絡材料和紙質材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學校從“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網站()中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欄目下載“申報工具”,并根據申報工具使用說明在本校安裝,供課程申報團隊使用。課程申報團隊通過“申報工具”,完成課程資源的網絡申報。同時各課程申報團隊填寫“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書”(附件2或附件3,一式四份),簽字蓋章後交至省級教育廳。

      課程申報人向學校教務處提交以下紙質材料: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書(附件1,一式三份)。逾期推薦不予受理。

      四、相關政策

      實施吉林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項目。對于入選的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課程給予榮譽稱号和專項經費支持。入選省和國家級的課程分别由吉林省教育廳和教育部給予“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榮譽稱号和經費補貼。

      五、工作要求

      (一)有關學院要高度重視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申報、遴選和共享工作,建立規範程序,采取激勵保障措施,制定建設計劃,并将原國家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作為2012年和2013年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工作重點。

      (二)學院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主體,必須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開放課程的質量保證和監控機制,學校和課程建設團隊要對提交和更新的課程資源質量負責,保證課程資源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和規範性問題,杜絕不适宜網絡傳播的資源上傳,所有資源确認無誤後方可提交。

      (三)已申報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重新填報,新申報的課程按照新的申報要求提供材料。

      六、技術支持

      1.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組将配備技術人員負責網絡申報工作的技術支持和課程評審遴選的技術服務。

      2.精品課程網站原則上依托吉林大學課程中心建設,所有課程資源應在11月底前完成遷移工作。

      3.2012年10月-12月底,教育技術中心安排專人協助課程負責人集中拍攝課程全程錄像。

      七、聯系方式

      所有紙質材料報送教務處教學研究科,咨詢電話:85166422,聯系人:李新宇。申報書電子文件發送電子信箱:lixiny@jlu.edu.cn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工作組技術支持和服務聯系方式:張鵬,電話:85166250、13331697619,電子信箱:zhangpeng@jlu.edu.cn。請各學院将本通知轉發至本學院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

 

附件:

 

 

教  務  處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