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黨發〔2010〕63号
校内各單位:
《吉林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已于2010年10月18日中共吉林大學第十三屆委員會第7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
中共吉林大學委員會
2010年10月28日
吉林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
管理者作為學校總體發展方針的制定者和具體規章制度的執行者,是學校行政管理工作運行的主體,也是學校各項事務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為進一步提升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實現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标,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管理者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與建設目标
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必須按照中央《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要求,适應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需要,遵循“以人為本、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以建設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者隊伍為目标、以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為基礎,以優秀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和造就為關鍵,以隊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為重點,以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保障,明确要求、提升層次,加強培養、改善結構,科學考核、有效激勵,完善制度、提高效率,建立起一支素質過硬、能力突出,視野開闊、勇于創新,服務優良、工作高效,樂于奉獻、充滿活力的管理者隊伍,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者隊伍建設的主要内容
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必須構建一支以專職管理人員為主,兼職管理工作者為輔的運轉靈活、管理高效、配置科學的管理者隊伍。同時,積極構建管理者隊伍建設體系,主要由管理者隊伍的構成體系、制度建設體系、學習提高體系、實踐經曆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等五個部分構成。
(一)管理者隊伍的構成體系
1.構建以學校領導班子為核心、以處級管理幹部為中堅力量、以科級管理人員為骨幹、以新聘青年管理人員為基礎的管理者隊伍。
2.進一步拓寬管理人員的選聘渠道。一是從新選聘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中,選拔一部分具有相關能力和意願的人員從事為期1-2年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二是設置管理輔助崗位,學校以“合同聘任”的方式,從畢業研究生中招聘管理輔助人員;三是結合“三助”學生崗位的設置和管理,從在讀研究生中聘任“助管”。
(二)管理者隊伍的制度建設體系
1.規範和完善編制管理
在科學定編設崗的基礎之上,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結合各單位教學、科研、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制定科學、規範的用人計劃,明确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各類新聘人員的總量和比例。同時進一步規範校内流動程序,控制校内調動、轉編的數量和比例,促進校内人員合理流動。
2.改革新聘管理人員招聘模式
對全校新聘的管理人員采取“統一選聘”的辦法。由學校職能部門進行統一招聘,即統一發布通知、統一報名、統一考試、統一聘任。學校成立由相關職能部門和中層單位主要負責人、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考評委員會。管理人員的招聘由人事處組織;輔導員的招聘由學生工作部組織。
3.調整和改善隊伍結構
學曆結構:新聘管理人員必須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其本科畢業學校應為國内一流大學。
學緣結構:鼓勵從校外招聘優秀畢業生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學校機關和各中層單位新聘管理人員非本緣率應不低于20%,并逐步提高到50%。
學科結構:調整新聘管理人員的學科結構,明确學科要求,按照大文科、大理科的類别進行劃分。
性别結構:對新聘管理人員的性别結構進行适當調整,保持管理者隊伍性别比例的适度均衡。
4.新聘管理人員實行輪崗制度
對新聘管理人員采取“輪崗制”。新聘管理人員原則上應具有兩個及以上管理崗位的工作經曆,特别是要具有一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曆。新聘管理人員的崗位輪換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實施,并将輪崗期間的考核結果作為職務提拔的重要參考。
(三)管理者隊伍的學習提高體系
加強管理團隊的建設,要以建設學習型的管理團隊為目标,将日常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特别是對青年管理人員,更要加強學習,對“70後”的管理人員提出明确學習目标要求。
1.“80後”管理人員,應在2012年以前考取碩士研究生;“70後”管理人員,申報副高及以上職稱或提拔擔任副處及以上管理崗位應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
2.設置“管理人員學習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課程體系”由理論知識、技能知識、實踐探索等闆塊組成。理論知識版塊主要包括黨的重大理論和國家的重大政策,特别是涉及教育的理論和政策;技能知識版塊主要包括外語、計算機和崗位技能等;實踐探索版塊是要結合學校發展實際提出改革建議、方案等。學校将對管理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嚴格考核,明确規定申報副高及以上職稱或提拔擔任副處及以上管理崗位應通過“培訓課程體系”的相關考試。
(四)管理者隊伍的實踐經曆體系
1.在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學校對管理人員采取海外學習培訓、海外志願工作,到合作大學或企業挂職工作、部委或者其他政府機構借調工作,校内統一安排到不同單位鍛煉等方式進行培養。此外,學校每年争取支持20名青年管理人員出國出境學習培訓三個月及以上。
2.“70後”管理人員申報副高及以上職稱或提拔擔任副處及以上管理崗位,應具有三個月以上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曆,或半年以上校外工作經曆,或一年以上校内基層單位工作經曆。
(五)管理者隊伍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管理人員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要以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能力和業績考核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有利于優秀管理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評價體系為目标,通過目标管理、效能測算、效益評估等綜合考核評價指标進行考核,将考核結果作為管理人員調整和選拔、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可操作的、動态管理人員評價體系,考核方式歸納起來應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服務對象考核。根據管理人員服務對象的不同,成立主要由其服務對象組成的考核委員會,通過公開述職、公開打分等形式,确定考核結果。
2.任期目标考核。目标考核的主體是學校組織部門和校核心管理團隊,主要以任期目标責任書為依據,結合任期内指标的完成情況得出考核結論。
3.團隊内部考核。即各部門、各中層單位的内部自我考核,并要根據考核的結果,提出本部門的工作改進意見。
三、管理者隊伍的激勵保障措施
為了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員工服務,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保障體系,在管理人員的待遇上體現公平、适度、平衡的原則,要通過崗位設置、職稱聘任、職務提拔、薪酬制度改革等具體措施,進一步改善管理人員的生活待遇,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學校各相關單位應為以上措施的落實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确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