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節期間,我調研小組展開了初步調研。由于本課題初期側重于曆史資料的搜集整理,負責人近期實地走訪了國立複旦大學舊址(重慶市北碚區)、陶行知先生紀念館及育才學校舊址(重慶市合川區),進一步了解了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教育曆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為課題進一步深入展開奠定基礎,為接下來的調研走訪積累了經驗。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課題的研究不光要在家、圖書館閱讀大量資料,更要實地考察,深入現場,去領略,去觀察,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教育發展曆程,感悟先輩辦教育的艱辛,體會抗戰歲月有識之士用血汗,甚至用生命獻身教育事業,給我們帶來希望,撐起中華民族的未來。
考察中,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見證曆史的風風雨雨,為課題組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一些曆史的經驗與啟示等待着我們去挖掘,一些偉大的精神等待着我們去傳承。課題組深有體會的是,在民族救亡使命轉向民族複興任務的變化後,教育仍然是民族的希望所在,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興國之魂。而民族的複興首先是文化的複興,我們仍然有必要發揚當年教育家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調研結束後,課題組總結讨論了相關事項,并為下一步的調研制定計劃。
(供稿:周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