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識是一種較為寬泛的社會意識表現形式,對于中學生來講,法律意識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對實際法律問題的觀點、态度與解決方法,簡單的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對每一個中學生素質修養的必備要求,是能夠懂法運用法律的前提;對實際案例的解決與否是法律意識高低的具體表現,具有直觀性。因此,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當代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了解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觀點和态度,我們調研小組在寒假期間進行了關于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問卷調查。
調研小組五名成員分别來自不同的省份,5名成員每人持有200份調查問卷,共1000份,26道題,深入到當地所在中學分放問卷進行調研。由于調查者所在地域的廣泛性,這就使得調查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同時,為了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調查者的思想,在王立峰老師的指導下,問卷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思維與文化水平,對各個方面問題打亂編排,對相關法律專業術語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問卷也從分注意到問題的中立性。本次調查不記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閉式的回答方式,即預先設計好四種可能答案,将這些答案全部列于問題下面,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答案作為自己的答案。調查内容除了對法律問題的回答外,還包括性别、教育情況等基本情況,以便我們做比較研究。
随着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依法治國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全民的法律意識就顯得至關重要。在中國依法治國的道路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時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貫徹的效果。而我們進行的調查将為未來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深入和發展起到助力的作用。
(供稿:楊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