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雙北論壇”暨“中國周邊安全新态勢:挑戰及其應對”學術研讨會在蘭州大學成功召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政法學院的全國相關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們,為清晰把握中國周邊安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讨周邊外交的應對方案,針對會議議題進行了熱烈讨論、坦誠交換了意見。
論壇開幕式由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汪金國主持,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姚志海與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于海洋分别緻辭。緻辭結束後,全體代表進行合影留念。

論壇的專題演講環節由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朱永彪教授主持,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教授、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别和區域研究院姜龍範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劉雪蓮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高程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胡宗山教授、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陳小鼎教授分别做了專題演講,并對中國周邊安全與外交形勢各自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教授強調中國的東北、西北兩大邊疆對國家發展具有特殊地位。他着重闡述了當前南海局勢、中印邊界沖突、東北亞局勢、台灣問題這四個熱點問題的發展态勢及我應對策略。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别與區域研究院的姜龍範教授做了“新時代的中韓關系:挑戰及其應對”的報告。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劉雪蓮教授做了題為“中國周邊面臨的新挑戰”的報告,圍繞中國周邊環境面臨的新挑戰做了深入闡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高程研究員的發言題目為“大國博弈下的中國周邊秩序及差異化經略應對”。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胡宗山教授的發言題目為“中美極化對抗與台海和平”。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陳小鼎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後疫情時代中國周邊外交軟實力構建的些許思考”。
本次論壇設有兩個分議題,即“中國周邊安全新态勢”與“區域研究與中國周邊”,每個議題分為上下半場。

議題一“中國周邊安全新态勢”的上半場由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胡宗山教授主持。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于海洋教授、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朱永彪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姚璐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李益斌副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靳曉哲博士分别發言,圍繞周邊安全态勢的新問題與新挑戰進行深度的理論分析。


議題一“中國周邊安全新态勢”的下半場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的姚璐教授主持。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别和區域研究院田慶立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丁韶彬教授、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洋研究院李峰博士、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孫秀文副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陳一一副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甯彧博士、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桑溥博士、雲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趙祺博士着眼于中國周邊安全的重大現實問題,深入剖析了周邊安全形勢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議題二“區域研究與中國周邊”的上半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黃琪軒教授主持。來自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鐘飛騰、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李捷教授、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王四海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韋進深副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梁朕朋博士針對區域研究與中國周邊這一議題進行兼具學理性與政策性的讨論與交流。

議題二“區域研究與中國周邊”的下半場由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李捷教授主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黃琪軒教授、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焦一強教授、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曹亞斌教授、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馬斌副研究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亞太發展研究中心毛維準副教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連波博士結合具體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區域研究中的新動态和中國周邊環境發展的新狀況。

論壇閉幕式上,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的曾向紅教授與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于海洋教授分别對與會代表們的莅臨和發表真知灼見表示感謝,并誠摯邀請大家參加2022年将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舉辦的第三屆”雙北論壇。然後,于海洋教授宣布第二屆”雙北論壇“至此閉幕。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均有研究中國周邊外交和邊疆議題的學術傳統,兩院于2020年舉辦第一屆“雙北論壇”,旨在為兩校師生和更多高校和科研機構讨論相關學術議題搭建一個砥砺學問、交流合作的學術平台。值此中國周邊外交的關鍵之年,第二屆“雙北論壇”的成功召開,為衆多專家學者就重大關切問題和一系列現實問題開展深入的學術交流與争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此次會議就中國周邊安全局勢的發展變化進行了深入讨論,達成了必要共識,體現了中國國際關系學者胸懷家國的情懷和擔當。